唐山大地震遗址杨花桥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板张公路还乡新河的杨花生产桥,原来这个桥是一个直桥,但现在看明显桥上有一个坡度,被拱起来,这是因为在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这个地方地壳运动,造成这个桥自然的就是供起来了,这个并不是人工形成的。
杨花桥为8孔双曲拱桥,桥长179.82米,宽4米,高5.8米,最大跨度22米,承重规模为拖5.4吨。在强大地震波作用下,整个桥身、桥面受高强度挤压,最终在该桥最脆弱的中间部位,纵侗叠压形成近2米的拱形“罗锅”形状,成为唐山大地震天津地区唯-地震遗址世界地震史上亦属罕见。
该桥的形成,真实记录了地震破坏力之大,为地震、地质学者研究其力学原理提供了重要价值,震后,还乡河两岸群众,不顾桥塌的危险,抢送伤员,搬运物资,舍生忘死穿梭于罗锅桥,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址:天津市宁河区板张路张子铺中心小学南侧约230米
门票: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从天津市长途客运中心站到华碧道--华碧道--新兆路--华龙道--金纬路--狮子林大街--滨玉线--板张路,到达唐山大地震遗址杨花桥
洪泽湖碑矗立于洪泽湖大堤44.3K处,碑上的“洪泽湖”三字采自毛泽东手书。广场上的蓝色象征洪泽湖湖面,红色代表水运航道。极目远眺,湖面开阔,一望无际,是欣赏洪泽湖风光视野最开阔的地方;脚下逶迤曲折、气势雄伟的洪泽湖大堤,树木葱茏构成了绿色屏障 ...
学林轩俗称镇江名人馆,喻意此景为镇江古今文化名人的荟粹之所。轩内分文学之苑、科教之光、文史之窗、艺术之华和中外交流五个部分,展示了包括“科教之星”(祖冲之、沈括、茅以升)、文学“双璧”(刘勰、萧统)、书画“双米”(米芾、米友仁)在内的镇江古代 ...
邀月亭,面向明月初升处,古人在此饮酒吟诗的地方,过着仙人的日子,故旁刻有古文“仙人座”。古人邀友对饮或月下独酌,真是飘飘若仙之感。状如蒲团的“且坐坐”,形似青蛙的“跳蛙”供游人坐着休息。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藏书天池村 门票:60元
后主岛是中心岛,岛上有一所三合院,名“盆景园”,园内生长着银杏、木瓜、琼花等珍稀花木,还有各种造型别致的盆景,这里四季如春,花香四溢。园的前边是紫藤环抱的穹形长廊,长廊西侧是荷花池,池内莲叶青青,荷花映人。东侧湖中有曲桥、凉亭,登亭扶栏, ...
瓶隐园是一片原始的枫香林,下车步行在林间木栈道上,就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恬静之美,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为了纪念清末两代帝师翁同龢先生,把枫香林命名为瓶隐园。同时用艺术雕塑、碑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翁同龢传奇的一生及其 ...
宝文堂书坊主人王廷贵,了解到江阴是江苏学政衙署所在地,清同治年间(1864年)举家迁入江阴城内,在学政衙署东侧大街上,开设“宝文堂书坊”,木版印刷《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等传统文化读物,也大量印刷中医书籍,如《汤头歌诀》、《扁鹊心书》等数十 ...
游龙湖,传说是当年神龙掉落形成的形状,后由人工改造建设而成,有一座砌成的假山,在盐城这样一个没有山的地方号称盐城第一山,有水瀑。园内绿化很好,有葡萄园、桃园、殷桃园、梨园等,可以进行采摘活动。里面水上餐厅就要建成,到时候又是一处吃饭赏景 ...
郑和铜钟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在南平镇所铸造,高170㎝,直径100㎝,重650公斤。上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是纪念郑和下西洋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漓江路57号 门票:20元;打印10元
六角亭位于荷花池边,茅草为顶,朴素而具乡野之趣,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子原本是路人休憩之地。园中之亭,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有休憩、观景的作用。现在的草亭是根据有限的史料及本地仅有的几位九旬老人的 ...
茶花坞因山而造,低洼处人工筑水塘三处并使之相通,又堆砌土丘三个组成半岛。岛上广植多品种茶花,并配置多种花灌木。漫游于山茶间,令人兴趣盎然。距茶花坞不远,是一片翠竹,竹林旁有两株12米高的槐树,古拙健壮,根部相距尺许,而上部树身缠绕相连,自 ...